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技术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与文章  »  行业新闻
网络信任危机之“钓鱼网站”
发布日期2011-3-6 已阅读

        网络交易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据估算,时下淘宝网上的日交易量已超过10万笔,远远超过一些大商场的日交易量。因此,“网络钓鱼”的社会危害性除了非法占有个人的钱财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网络交易的诚信危机,严重伤害了公众对于应用和拓展互联网的信心。

        对于普通消费者,网络失信最直接的危险,就是落入“钓鱼网站”埋下的“陷阱”。“网络钓鱼”是网络上众多诈骗手法之中的一种,很像现实生活中的钓鱼。比如,一个是“钓鱼网站”1cbc.com.cn,一个是真正的工商银行网站icbc.com.cn。二者的差别,仅仅是小写字母i和数字1的不同。诈骗者就是利用这种障眼法,欺骗用户输入自己的账户密码,模仿工行、中国银行等在线支付网页,骗取网民银行卡信息或支付宝账户。 

  法官提醒,针对“钓鱼网站”频现黑手,每个网民也要参与网络交易的“社会管理”,消费者一定要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如个人的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专家提醒,一些“钓鱼网站”的原理很简单,让网民访问一个种下木马的网站,窃取其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因此,不管“钓鱼网站”玩出任何花样,总会有一个环节是将收信人引诱到一个通过精心设计与目标组织的网站非常相似的钓鱼网站上,让买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是“网络钓鱼”必须经历的一步。不管是什么形式,通过什么途径发过来的链接,都要反复核实是否与官方网站一致。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