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网络实名制再次被关注
- 发布日期2011-3-29 已阅读次
-
自2008年起,连续3年全国人大代表王晶在两会时都会呼吁网络实名制。王晶代表认为,“网络诚信和社会责任的缺失,会造成巨大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并“提倡有责任、守法的网络意识,保护网络上的知识产权”。
网络实名现状如何?为什么有人那么高调出镜,有人却大呼没有必要?网络实名在操作上是否可行?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下每个人自己的在线活动,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早已或主动或被动的“实名”了。
比如网上购物,只要在淘宝网上买过东西,即便显示在网页上的名字可能只是一串字母和数字,但你的真实姓名、邮寄地址、电话号码已经暴露给卖家和网站本身了;长期使用下来,你喜欢吃什么零食、穿几码的鞋子甚至男(女)朋友的生日(比如你订购了一束鲜花,并且留言要求在对方生日当天送到)……都有可能被有心人搜集;而开店卖东西的就更一览无余了,身份证号、银行账户都必须登记在册。
2007年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始运行,不管储备了多少个“马甲”,在注册网络游戏账户时,玩家都必须认证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网游自此进入“实名”时代。
从去年开始,随着微博的兴起,更光明正大的“实名”上网出现了,在搜狐、网易和腾讯等各大微博上,从姚晨、赵薇到潘石屹、任志强,甚至还有伍皓等政府官员,都“实名”出现在了网络上和网友互动。
我对实名制本身没有不好的看法,在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当中,实名制挺好的,比如Facebook,通过实名能够让用户迅速把不靠谱的人筛选掉,优化你的网络社交圈。所以,我觉得娱乐生活主题的网络平台,实名没什么。如果要推广实名制的话,首先最应该实名的是婚姻交友类网站!但是涉及一些严肃话题的讨论,实名可能会排斥掉一些小众的不同的意见。
“人人网”是要求实名的,其实就是个网络版的校友联谊会,实名以后,能让很多过去失去联系的同学重新找到我,这个很方便,挺好的。我的好友也就那么一百多个,主要是比较熟的一些人在上面聊聊天,关注一下彼此的心情和生活。
大家在网上都实名了,企业是最开心的,他们监控分析消费者的喜好以及做营销都更方便更直接了。最近美国就正在讨论一个关于网络隐私的权利法案,就是要控制互联网企业收集利用用户的信息。以后上网要是都得提交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这些个人信息,谁能保证不会泄露呢?要是能保证这个,那让我实名我也没意见。 - << 返回